92.忆韩德培先生

       1988年,我被武汉大学录取为民法、经济法法学硕士研究生。那一年,我34岁,韩德培先生77岁。9月,我入学武汉大学后,即往武汉大学北三区22栋511室登门拜见韩德培先生。到韩德培先生家门口时,发现门上贴着一张法学院办公室的告示,意思是韩教授年事已高,为减轻他的劳累,若要拜访应先到学院办公室预约。我没有预约,犹豫了一会儿斗胆敲了一下门,韩先生夫人开门问我是谁、从哪里来。我告诉她,我从江西萍乡来,是韩教授早年的学生介绍来的。韩老夫妇把我迎进屋内,大概刚用完早餐,韩老嘴角上还留着一点点鸡蛋黄的痕迹。进门落座后,我拿出我的老师刘绍茆(韩德培先生的弟子,上世纪五十年代武汉大学法律系国际法专业本科毕业生)写给韩老的信递给他。韩老接过信仔细看了两遍,询问了一些关于刘绍茆老师的情况,又询问了我的情况。韩先生和夫人对我很热情。

      我静静观察了一下,韩先生和夫人住的是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其中一间大一点的是韩老的书房兼工作室,书房右侧整面都是书柜,摆满了各类典籍,法学类的占多数。我在韩先生家里聊了约半个小时,不敢占用先生大多的时间,便告辞了。先生送我到门口,还热情地对我说,在武汉大学有什么困难可以找他。

           

                                                               (左韩德培,右胡远宏)

        1988年年底,我在武汉大学法学院庆祝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周年暨校庆七十五周年学术讨论会又见韩老,打招呼后聊了几分钟。

       1989年5月我到韩老家,将我写的学位课论文《债发生的根据及加强债的法律调整的现实意义》呈交韩老,请他指教。两周后,我在法学院办公楼遇到韩老,他对我说:“你的论文我已看过,不错,我在文稿上写了几句话,已经交给了《法学评论》编辑部,建议发表”。1989年下半年,该文在《法学评论》发表后,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法学卷》《全国报刊索引哲社版》《中国社会科学文献题录》等收录。

     我作为一位半路出家的法学研究生,能得到中国当代著名法学家、中国国际法学一代宗师、中国环境法学开拓者和奠基人韩德培先生的亲睐和指导,是我莫大的荣幸。

      韩德培先生1911年2月6日出生于江苏如皋。1934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法律系。1942年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法学硕士学位,同年转入哈佛大学法学院继续研究国际私法以及国际公法和法理学。1945年,受著名国际法学家周鲠生校长之聘回国,任武汉大学法律系教授,继而任系主任。 1957年,韩德培教授被错划为"右派",在沙洋农场劳动。1978年回到武汉大学。1979年7月,武汉大学决定恢复重建法律系,他仍担任武汉大学法律系主任(1979-1983),1980年和1981年分别创建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和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

       韩德培先生除担任过武汉大学法律系主任外,还担任过武汉大学法学院名誉院长、国际法研究所所长、环境法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法学学科评议组第一届、第二届成员、第三届特约成员,国务院经济法规研究中心顾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顾问,中国法学会顾问、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法学会副会长、名誉会长,中国国际私法学会会长、名誉会长,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会长、名誉会长,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顾问等职,并在国外兼任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同盟理事、国际环境法研究中心理事、世界城市与区域规划学会理事等职。 其代表性的学术论文有:《国际私法中的实质与程序问题》《国际私法中的反致问题》《应该重视对冲突法的研究》《国际私法的晚近发展趋势》《论我国的区际法律冲突问题》等。主编的著作主要有:《国际私法》《环境保护法教程》《现代国际法》《中国冲突法研究》《中国环境法的理论与实践》《国际私法教学参考资料选编》等。其中,《国际私法》是我国高等院校第一部统编教材,曾荣获国家级优秀教材奖,《美国国际私法(冲突法)导论》和《韩德培文选》受到学术界的普遍好评。主持二十余项国家社会基金、国家教委和省级科研项目,其中有五项重点项目。自1982年起就指导国际私法和国际公法专业的博士研究生,还指导过许多国际私法及环境法的硕士研究生,直至97岁高龄时还在指导博士研究生,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高级专门人才。

        如中国政法大学原校长黄进,就是韩德培先生是学生,是武汉大学培养的新中国第一位国际私法学法学博士。他曾在中央电视台“开讲了”节目中说:“韩德培先生呢,是中国教育学家,国际法专家,是我们中国国际私法的大师。老先生呐,对我的影响,我觉得主要在为人处事。韩德培先生首先他的眼光睿智,1981年我们中国国民可能对环保没有最起码的意识,但是老先生提出来要建环境法研究所,这个环境法研究所不仅是中国第一家,而且是亚洲第一家,在世界上也是最早建立的环境法研究所之一。” 除了独到的学术眼光,韩德培先生的宽广胸怀也令后辈们佩服不已。黄进回忆说:“韩老一贯反对在评职称时论资排辈、互相倾轧,团结、凝聚了大批知识分子。他的识人之明、用人之量令人折服。在他的支持下,著名宪法学家何华辉教授1980年时还是讲师,到1982年,他就成为了教授,创下那个年代高校职称晋升的奇迹。” “对于后辈,先生不仅大力培养提携,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担当重任,让他们站在更高的平台上。而对于荣誉,先生总是唯恐避让不及。这是后辈难以超越的地方。”在黄进看来,韩德培宽广的胸怀为当时乃至现今有些浮躁的法学界带来了一阵清风,“在先生的影响下,中国国际私法界非常融洽和谐。”

       从1946年在武汉大学讲第一堂课到去世,韩德培先生终其一生,没有离开过武大,甚至没离开过讲台———直到去世前,他还挂念着5名即将毕业的博士生的论文答辩。

        64年,弹指一挥间。韩德培从最年轻的教授变成了最年长的教授。直至去世,也没有正式退休。64年间,韩德培到底培养了多少学子,已经没有人能说清楚:武汉大学资深教授马克昌是中国著名的刑法大家;梁西教授是我国国际组织法的奠基者和创始人;中国政法大学校长、中国法学会副会长黄进教授;澳门大学法学院院长曾令良是第一届、第二届杰出中青年法学家;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王瀚和武汉大学法学院院长肖永平是国际私法领域的知名学者……有学者统计,在国内著名法学院校中,几乎都有“韩门”学子。 在政法系统和行政系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曾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万鄂湘是韩德培的学生、外交部条法司约有三分之一的官员受过韩德培的教诲。在国际机构中,国际民航组织行政局局长柳芳是他的学生,她也是我国自1974年恢复国际民航组织合法席位以来,在该组织中担任职务级别最高的中国籍官员。

       1984年,《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就将韩德培先生作为"当代中国的法学人物"予以专条介绍。他被公认为新中国国际私法学的一代宗师和国内外著名法学家。 2001年12月韩德培先生入选世界人物出版社和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世界名人录•中国卷》。本人有幸跟随韩德培教授同时入选该卷(韩德培列第287页、胡远宏列第351页)。

      武汉大学评选的第一届(2004年)人文社科资深教授,韩德培先生排在首位。

     2009年5月12日,韩德培最后一次清晰地说话。他问了他人生中最后的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他的几个博士生的论文准备得怎么样了。第二个问题是博士招生面试准备得怎么样了。“既然招他们为学生,就要对他们负责。”韩德培对身边的陪护人员说。

      中国当代著名法学家、中国国际法学一代宗师、中国环境法学开拓者和奠基人韩德培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09年5月29日晚在武汉逝世,享年9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