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不思量,自难忘——写在结发妻刘玉兰逝世十周年之际

                                                                         不思量,自难忘

                                                                             ——写在结发妻刘玉兰逝世十周年之际

                                                                                 胡远宏

                                                                             (2025年9月12日)

         我的结发妻刘玉兰,1954年4月30日(农历三月二十八日)出生,2015年9月12日因病在上海逝世,长眠上海滩,至今已整整十年了!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自难忘,五十年前是玉兰把我从人生低谷中拉了出来。1975年2月,我和玉兰偶遇相识,双方年龄都是21岁。当时我的身份是麻山公社三山大队第四生产队农民,正处申请入党遭拒、上大学无门、参军无望、一无所有、前途渺茫、苦闷抑郁之际。而玉兰则早已入党,且已任其住所地萍乡市湘东区农科所(后改为泉田乡)团委书记,她的两个哥哥都是公安干警。虽然我觉得有些高攀,但玉兰不仅不嫌弃反而很看好我。就这样,我们在相识不过一个月,独处的时间加起来不到24个小时的时间内,便将结发相伴的事情确定下来了,爱情的力量把我从人生的低谷中拉了出来,让我对未来充满希望。尔后,我们相知相爱,相依为命,相濡以沫,风雨同舟,共同走过四十年。

                         

                                                    (1975年春,胡远宏刘玉兰相识后拍的第一张照片)

        我和玉兰相识后,双方的父母都希望我们尽早结婚,我母亲甚至要我借钱买了一台缝纫机,要我们建一个夫妻裁缝铺。但玉兰和我商议决定:先立业,后成家,在两个人都找到正式工作以前决不登记结婚!有幸到1979年,我俩都成为了中学教师,一同在萍乡市麻山中学任教,此时我们去公社打了结婚证,拍了一张照片——“笑迎第五春”。

                                               

                                                       (1979年春,胡远宏刘玉兰登记结婚后拍的“笑迎第五春”)

        玉兰一生听党话,爱学习,爱工作,是一位好学生、好党员、好老师、好干部。1973年以前她在湘东中学读中学时便因政治可靠、成绩优秀、群众拥护,老师喜欢,在那时建设老中青三结合领导班子时作为唯一的青年学生代表,被推选为湘东区革命委员会委员。1974年她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萍乡市湘东区农科所团委书记。她是萍乡师范1977级语文音乐班学生,担任该班团支部书记,毕业前她先到湘东中学实习,教高中语文,受到学生和湘东中学领导的好评。湘东中学要她毕业后去该校工作,但她向湘东中学领导讲明与我的关系后婉言拒绝。毕业时经她自己请求照顾,她于1979年1月被正式分配到我先期任教的麻山中学任音乐、语文、政治教师。

                                                             

                                                   ( 1983年春,胡远宏刘玉兰在女儿洁婷满三岁时拍的照片)

        在麻山中学工作的六年里玉兰关心她的每一位学生,特别的那些家庭困难的学生。有一位叫邱正祥的学生,其母亲早年逝世,家庭条件艰苦,其在麻山中学读中学时玉兰便长期关怀帮助她,后来邱正祥读大学时又成为了我的学生,我夫妻俩继续关怀帮助。邱正祥结婚后曾对她的妻子说:“胡老师和刘老师就是我的再生父母。”玉兰在上海治病的2012年除夕,邱正祥一家驱车顶着大雪从深圳出发千里迢迢赶到上海看望,并在我家过年。2015年秋玉兰逝世后邱正祥还专程赶到上海参加安葬仪式。

                                                                                                        (刘玉兰在雪景中的照片)

        1985年下半年,我被调入萍乡教育学院工作时,玉兰同时被调入萍乡四中任政治教师,担任多个初中毕业班的政治课教学,其教学平均成绩列市直初中毕业班级前列。1988年8月她被调入萍乡教育学院任图书馆助理馆员,后通过在职函授于1995年12月取得高等师范专科政治和思想品德教育专业毕业证书。她曾历任萍乡教育学院办公室副主任、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党政办公室副主任、萍乡高等专科学校组宣人事部副部长、副县级组织员等职务。

           

                    (刘玉兰带领萍乡高专部分青年干部赴井冈山干部学院考察学习)

      2006年5月18日,由中共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委员会填报的全市优秀共产党员推荐和审批表主要事迹一栏写道:自1974年在党旗下光荣宣誓后,刘玉兰同志入党已经整整32年了。32年来,她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把满腔的热情献给了可亲可敬的教育事业。如今,她又在组织部岗位上辛勤地耕耘,“绿化”党的园地。她30多年在学校从事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和党务工作的经历,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为学校的党建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她多次被评为校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党员,并被市委组织部授予“优秀党员电教工作者”、“党内统计报表工作先进个人”,被省委组织部授予“《江西党建》优秀发行员”等荣誉称号。

                                    (右起刘玉兰、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兼校长黎祖谦、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邱瑞根、王清)

         在我的家庭里,玉兰与人为善,是一个好妻子、好母亲、好儿媳。1980年,我们的独生女儿洁婷出生。在1983年至1985年我被录取于萍乡教育学院中文教师进修班脱产进修期间,在1988年至1989年我被录取于武汉大学脱产读民法、经济法硕士研究生期间,在1994年至1997年我被中共萍乡市委派遣至中共莲花县委工作期间,玉兰在完成繁重的工作任务和并不轻松的在职进修的同时,一人挑起家庭的重担,既要抚养女儿,又要赡养我的父母,还要尽可能地赡养比我的父母还要年迈的我的岳父母。

                                              

                                                  (在秋收起义广场参加中央电视台到萍乡的慰问演出活动)

         长期的高负荷工作、学习和家务,导致身体本来就毛病不少的玉兰免疫力不断降低,2012年9月经萍乡市人民医院检查发现胃癌,即赴上海进行治疗。得知自己病重后,我曾听玉兰自言自语:“我还死不得,我要给我的女儿带人。”胃切除手术后,因当时住在华东理工大学校园里的华理苑的房子为两室一厅带一个卫生间的,每天早上用卫生间较挤,玉兰对我说:”能在上海换一套三房两厅有两个卫生间的房子就好。”女儿当时还未怀孕,我对女儿说:“你妈妈迫切想见第三代,想在上海换房子。你目前最大的孝,就是尽快生一个小孩,让妈妈高兴!我负责给她治病和换房子。”女儿很争气,不久便怀上了,女儿怀上后玉兰认真地对我说:“在上海还要买一部车子”。2014年1月我和玉兰的第三代煖(女孩)出生了,我们开着新买的小车,将产妇和小生命从上海红房子医院接回半年前我们已入住的一套上海南站附近的大房子,让玉兰带女儿的小孩带了20个月,住大一点的房子至少住了两年。 虽花费医疗费一百余万元,几乎用尽了当时现代医学的各种治胃癌的医疗方式和方法,终因病情严重,无力回天。在病重期间,玉兰心里还是放不下她的亲人。她对每一位亲人都有细致的嘱咐。玉兰对她哥哥说,她舍不得离开每一位亲人,舍不得离开远宏。玉兰对我说,在与我共同生活的四十年里,虽然因为她自身的原因身体上受了很多痛苦,但精神上是幸福的。她要我不要那么拼了,要好好活着。 玉兰曾和我商定,身后均在上海申请海葬。但因为我俩都非上海户籍,按规定得不到批准。玉兰又主张丧事从简,不搞遗体告别仪式,不开追悼会,只要我和女儿送她最后一程就行。

        可以让玉兰在九泉之下感到欣慰的是,十年来,我和女儿及女婿都身体健康,事业顺利。玉兰逝世后两年后,经我小妹、弟媳等人的介绍和撮合,我与李茵于2017年9月登记结婚,组成了新的大家庭,六天后女儿洁婷生了二胎樾(男孩)。今天,我和玉兰的第三代:老大煖快12岁,已在上海百年中学读预初;老二樾再过两周就8岁了,在上海百年小学读二年级。姐弟俩身体健壮,学习努力,成绩良好。 与玉兰一样,李茵也是个善良、美丽、能干的女性,对我好,对我的第二代、第三代好,甚至对玉兰的兄弟姐妹和其他亲人也很好。

        愿我的结发妻刘玉兰在上海滩安息吧,活着的人将永远记着她的好!有她的保佑,我定当好好活着;有她的保佑,家庭定当万事兴旺;有她的保佑,我们的第二代第三代,定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