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全院普通话比赛第一名

        1985年5月4日,正值我31岁生日之际,萍乡教育学院举行了全院普通话比赛,我作为83中文教师进修班的学员参加了这次比赛。参赛选手可以用别人写的文稿,也可以用自己撰写的文稿,我选择了后者。我撰写的文稿题目是:“五四”、“四五”、“四五0”。 题目中的“五四”、“四五”比较好理解,但其中的“四五0”是什么意思呢?“四五0”即为萍乡教育学院当年的校址,也就是当时举行普通话比赛的地方,这个地方曾经是一个被称为“四五0”的国防工程处所在地。

        下面就是比赛时我用的文稿的全文:

        “五四”,这个划时代的字眼,它记载着中国青年光荣的历史;“五四”这个闪光的字眼,它蕴涵着中国青年烈火般的爱国热情。1919年发生的闻名世界的“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它促成了中国工人运动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五四”, 因而成为了中国青年的光辉节日。

        “四五”,这也是一个不寻常的字眼。“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1976年4 月5日发生的震惊中外的天安门事件,敲响了“四人帮”的丧钟,显示了经过党长期教育的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高度政治觉悟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我国青年在这历史的关键时刻又一次受到了战斗的洗礼,展现出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真理的时代风貌。“四五”同样记载着中国青年的光荣。

      “四五O”,这个昔日的国防工程处所在地,今日旧貌换新颜。你看那庄重大方的教学大楼矗立在“四五O”的高坡上,洁白宽敞的讲师楼端庄稳坐在“四五O”的开阔地旁,新建的学生宿舍拔地而起,层层向上,还有那新礼堂,既庄严,又美观,满堂春色,灯火辉煌。然而,这些都算不了什么,最重要的是今天的“四五O”聚集着八十年代萍乡地区青年的精华。教育学院——这个灵魂工程师的摇篮,职工大学——这个机械工程师的摇篮,今天一同推上了“四五O”高地。在“四五O”高地上,寄托着萍乡教育事业的未来,在“四五O”高地上, 寄托着振兴萍乡经济的期望。

      “五四”、“四五”、“四五O”,长征接力有来人。聚集在“四五O”的青年朋友们,继承“五四”的光荣传统,发扬“四五”的革命精神。我们的心脏与时代的脉搏同频跳动,我们的脚步与祖国的步伐一同向前。祖国的命运就是我们自己的命运,时代的召唤就是我们光荣的使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同学们,努力吧!让我们的“四五O”在振兴中华的伟业中放射出奇光异彩,让我们的“四五O”在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永葆灿烂的青春。

 

        这次比赛的选手中有多位从小就讲普通话的高手。我是一个地地道道土生土长的萍乡人,从讲普通话的标准程度看,讲普通话难免不时带上一些萍乡话的尾子。萍乡民间曾流传有两句话,叫做“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萍乡人讲普通话”,可见萍乡人讲好普通话的难度。我以上述文稿参赛,原想主要是重在参与,得不得奖,得什么奖,不抱太大希望。没料想竟然获得了第一名,还有奖金。事后分析觉得可能有如下原因:一是文稿是我自己写的,立意比较新颖;二是文稿篇幅小讲话时间短不容易出现纰漏;三是我在音色、音量、语言的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等方面把握较好,较强的现场感染力掩盖了一些小瑕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