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我的第一篇获奖暨公开发表的论文

       1988年上半年,萍乡教育学院举办首届思想政治教育学术论文评比活动。因为当时我任教的课程是政教科的《法学概论》,担任的行政职务是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兼管学生工作。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撰写了《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浅议》一文。因为写五千字以上的学术论文,我是第一次,论文交上去以后能否获奖心里确实没底。值得庆幸的是该文居然获得了该次论文评奖活动的一等奖。

       该论文全文七千多字,大体上分为三大部分。

       论文首先将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定义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就是大学生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和。其内容主要包括他们对法律的本质和作用的看法,对法律的评价和解释,对人们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在法律方面的愿望和要求。”

       第一部分讲“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论文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建设逐步完善,讲到党的十三大进一步强调:“法制建设必须贯串于改革的全过程”。国家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将用法律的形式建立新的规范。接着指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法律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可以说,法制还是商品经济的内在要求,任何一项经济活动也都是一次法律活动。在这种环境中,作为未来我国经济建设骨干的大学生,没有相应的法律素养怎么行呢? ` 论文联系实际从大学生的现状看,举例说明法制观念淡薄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强调大学生是我国文化水平较高的公民,他们的法律意识水平如何,对促进法制建设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无论从大学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看,无论从大学生的现状看,无论从促进法制建设的需要看,高等院校都应当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输送合格的建设者。

       第二部分讲“从基本观念上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提出,目前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可从培养下列基本观念入手:(一)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相互依存的观念 ; (二)权利和义务一致性的观念;(三)社会主义法律与共产主义道德相互补充的观念;(四)遵纪守法观念 。

        第三部分讲:“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途径”。提出,目前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可通过以下途径: (一)开设法律基础课,让学生掌握有关的法律知识;(二)支持学生的法律行为,培养和增强学生的法律素养;(三)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和发展。首先,高等院校的领导要带头学法、用法,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其次,高等院校要加强管理,严肃法纪,建立优良校风。再次,高等院校要建立必要的考核制度,把学生掌握法律知识,并且身体力行,遵纪守法,依法办事,作为评定学生优劣的重要标准。

        该论文获奖后,不久便在《萍乡教育学院学报》1988年第2期(科社版总第十五期)上发表。该文在1990年还获了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第二届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