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忆往昔,看今朝,七旬老人乐
在那5年半的时间里,同学之间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一帮一,一对红”。涌现出一批先进分子,如读高中时便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胡望芬、糜思安同学,还有一大批的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积极分子。
我们难忘当年麻山中学杨烈亮、赖伦昌、刘培铭、张有典、彭德猷、周之云等不少好老师。
1972年2月我们离开麻山中学以后,同学们各自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潘爱兰、吴正祥同学被萍乡师范录取,分别就读于文艺、体育专业。
邓绍华、陈洪琪、蓝光存、胡树斌、李增夫、邹其林、刘彦林、陈述根、欧阳晓春、曾金生等同学光荣参军入伍,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对象。
汤国荣等女同学成为了光荣的军嫂。当我们的学长刘天然当年在边疆为保卫国家安全而战时,我们的汤国荣同学则在家乡耕耘着农田、守护着婴儿。今天,他们仍然不忘初心,前不久夫妻双双奔赴边疆祭奠烈士英灵。
胡勇军、胡素华、何小云等十位左右当年吃国家粮的同学毕业后即被分配到麻山公社农机厂学电工、车工、钳工等热门手艺。
陈国南、胡树斌、刘国兰、何为放等同学被推荐选拔成为了“工农兵大学生”。
郭小萍同学参加湘东区文艺宣传队,后被安排在湘东区农机厂工作。
然而,包括胡远宏在内的绝大多数吃农村粮的同学则回到农村,从事修整地球的工作。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后,胡素华、何巧萍、凌思桃等同学毅然报考,分别被本科大学、专科或者中等专业学校录取,他们中后来有的成为了光荣的人民教师,有的加入了国家公务员的行列。
我们《麻中七一届同学群》的首任群主刘云兴同学,萍乡师范毕业后终身从事教育工作,还担任过中小学的校长。
可以说,后来,工农商学兵,党政军民学,各行各业都有我们这届同学的身影。邓绍华、胡树斌、刘彦林、何巧萍、徐秋生等同学通过努力,成为了县处级干部。
可喜的是,1971届高中毕业的同学中,分别有何巧萍和张玉媛、刘庆炎和文芝兰、文罗萍和周如兰、戴甲福和文小兰、谢百中和刘运兰等同学喜结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