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一家五人萍师缘 千丝万缕萍师情 之母亲篇

 

我的母亲彭立涵,1944年春季入学萍乡师范简师班,名单上的名字叫彭立威,那是我大舅的名字。为什么用彭立威这个名字?我经过对外婆家亲戚们的采访找到了答案:1944年春季招生的那个简师班入学时要看初中毕业证,当时我大舅彭立威的初中毕业证已经在手,而我母亲彭立涵的初中毕业证要到1944年夏季才能拿到手。我外公逝世早,外婆一人含辛茹苦抚养六个子女,希望有子女早点入学就业,减轻家庭负担,加上日寇侵华兵荒马乱,觉得把女孩子放在学校似乎安全一点,我外婆便叫我母亲以我大舅彭立威的名字报考入学了。

三年后,我的母亲彭立涵从萍乡师范的课堂走出去,迎来了人民解放战争的炮声和新中国开国大典的礼炮声,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代人民教师。因母亲已在另一个世界,我无法了解当年她在萍乡师范读书时的具体情况。但我能在对母亲的追忆中,感受到萍乡师范对她的影响。

从我懂事之日起,我就耳闻目睹了母亲在小学教师岗位上的点点滴滴。我的父母均为小学教师。1952年至1959年的7 年间,父母生育了5个子女,但他们从来没有因为养育子女影响教工作。我从小见到的是母亲白天循循善诱地给学生上课,晚上在煤油灯下备课和批改学生的作业,课余时间或者节假日翻山越岭去学生家作家访,有时还为成绩稍差一点的学生作课外辅导。

印像深刻的是,我曾亲眼看到母亲在好几个偏僻的山村,一个老师一所学校,一所学校一个班,一个班个年级,个年级的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体育等所有课程都是母亲一人全面承包。上课时一年级的几个学生听母亲讲了一阵便在课堂上做练习,母亲接着给二年级的讲一阵,然后二年级的学生开始在课堂上做练习,母亲接着给三年级的学生……依此类推。这种授课方式叫复式班,是当年专门为方便偏远地方的农村孩子读小学低、中年级就近入学而设计的。这样的复式班一般的老师还真是吃不消。但母亲教的这种复式班,各年级学生的成绩均不亚于其他学校的普通班,有时甚至比普通班学生的成绩还好。

在我成年以后看到的是,母亲辅导青年教师备课,经常举行公开教学,在全公社、全区教师大会上介绍教学经验,在全区甚至全市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代表会上接受表彰和奖励

 

19784月麻山公社参加萍乡市教育战线双代会代表合影

前排左起第3位是我母亲彭立涵,当年在麻山小学任教

 

 

自己抚养五个子女家里就很困难,但母亲却经常资助家庭有困难的学生。母亲虽然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但她的教学质量,特别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质量,在当年萍乡市都是首屈一指的,似乎在母亲所教的班级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母亲采用启发式快乐教学辅以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针对性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全班学生语文平均成绩长期稳定在96分以上,有时甚至达到98分,全市及兄弟省市的小学老师纷纷组团来听母亲讲课,有时教室坐不下,就把课堂搬到操场上或者大礼堂,她的学生的四周都围满了听课的老师,往往听课的外校老师比她的学生还要多。当年萍乡市教育局的王来鸿局长也亲自来听母亲讲课,还要求麻山公社教育组和湘东区文教局整理上报母亲评特级教师的材料。但当时母亲为了解决小妹的编制和工作,主动申请提前退休,让小妹顶替她小学教师的工作。小妹胡丽娜1979年顶替母亲的编制以后也很争气,没两年的时间就获得了江西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全省幼儿教育先进工作者的奖状,后于199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终身从事小学教育工作。   

 

母亲虽与特级教师擦肩而过,但我觉得母亲的最高荣誉是她的学生和学生的家长对她的教学成果的认可,是了解她的人们对崇敬和怀念。我的母亲,您可看见,您逝世后,常有的学生去的墓前献花、鞠躬、祭奠;我的母亲,您可听见,虽然您离开人世间已经34年了至今仍有许多学生是他的恩师、启蒙老师、特级教师,说曾经像亲妈那样关心爱护他们,没有就没有他们的今天;我的母亲,您可知道,今天您不仅仍然活在儿女们的心里,而且仍然活在的学生们的心里;我的母亲,儿子知道,您终身从事小学教育事业所付出的一切和收获的所有,与当年萍乡简师对的教育和培养是分不开的,您从萍乡师范的课堂走出去人生经历,不正是践行了萍乡师范“学高为师,德劭为范”的校训吗?

 

母亲,您是儿女们的骄傲,您是儿女们的榜样,若有来生,我们还要做您的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