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赴三市五校考察见习报告 (1984年12月26日)之三
(三)华东师范大学二附中教改与高考相辅相成,以教改促进高考的经验
2.时间安排。他们高三下学期前几个星期,有的科目边上新课边复习。总复习分为三个阶段:
(1)毕业复习阶段(两个月)。这一阶段的检查基础,以讲为主,以练为辅,并进行毕业考试。
(2)升学复习阶段(一个半月)。这一阶段复习由单项转为综合,以练为主,以讲为辅,并进行模拟考试。模拟考试完全按高考的方法,无论是试题还是考试,都是从实战需要严格要求,让学生做一次临场演练。
(3)整理巩固阶段(半个月)。这一阶段让学生清醒的、冷静的整理知识,梳理思路,教师答疑,如看门诊一样。
(1)高三下学期开始时举行誓师大会。动员号召毕业生奋斗一个学期,做合格的优秀的毕业生,迎接高考。同时召开毕业生家长会,争取家长支持。
(3)组织好单元练习。要求段段清,单元过关。他们还强调周周清。主要学科有的每周一练,有的两周一练,练后教师综合讲解。练习时注意克服两种倾向:一是题海战术;二是不认真。
(4)严格控制教学时数,不加班加点,主要提高单位时间的利用率。
4.平时教学。顾朝晶强调说:“我们平时的教学是根据根深才能叶茂,以不变应万变。高三毕业生最能反映学校平时的教学情况。”顾朝晶接着介绍了他们平时教学的经验:
(1)首先抓好新生的入学教育。报到之前要调查,报到后进行摸底考试,主要是为了因材施教。
(2)分纵式抓基本训练和基础知识,强调集体备课。将“向45分钟要质量”的口号改为“向教学科研要质量”,要求教师对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要反复落实。
(3)注意教学方法的改进。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满堂灌,主张因人而异,因文而异,不赞成一刀切。
(4)加强第二课堂的教学。1978年起逐步发展学科科技小组。高中开了选修课,如日语、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作家作品选等。该校每年订八千至一万元的图书。
在谈到今后的打算时,顾朝晶说:“我们打算在不改变学制的情况下,缩减课时。例如初一、高一每天上五节课,第六节课起开辟第二课堂,还打算扩大选修课,切实抓好团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
他们准备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在精字上下功夫,点字上做文章,做到精心备课,精讲精练。精选例题,抓住重点,抓住难点,抓住支撑点。顾朝晶说:“最重要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辨能力。在能力上找速度,在能力上找出路,给学生一辈子受用不尽的知识。”该校每个学生都配备了《现代汉语词典》和《古汉语词典》。做数学练习,他们要求学生找到最佳的解题方法,而不只是满足于会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