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赴三市五校考察见习报告 (1984年12月26日)之三

      (三)华东师范大学二附中教改与高考相辅相成,以教改促进高考的经验

       这所学校创办于1958年,今年刚满26岁。他是华东师大教学实验基地,曾一度为教育部直属重点中学,现在是上海市重点中学。该校现有25个教学班,1115名学生,678名寄宿生,高中学生在上海市初中毕业生中择优录取。该校现有教职工181人,其中教师95人,职员25人,工人61人。教师主要来源是华东师大、复旦大学、上海师大的毕业生。

      几年来,该校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坚持改革,同时做好毕业生工作,在高考中取得了优异成绩。1980年该校有高中毕业生221人。考入大学的196人,其中158人录取在重点大学,上海市理科考生前10名中,该校占6名。1981年该校有高中毕业生188人,考入大学的175人,其中135人录取在重点大学。1982年有高中毕业生154人,考入大学的153人,其中125人录取在重点大学。1983年该校无毕业生。1984年该校179名高中毕业生全部考上大学,其中142人录取在重点大学。全市文科考生的前六名全部是该校的考生。该校考生文科平均成绩523.7分,理科平均成绩524.4分。政治平均81.8分,语文平均87.4分,数学平均71.4分,物理平均72.5分,化学平均83.2分,英语平均92.2分,历史平均79.2分,地理平均80.9分,生物平均37.6分。

     该校教导主任顾朝晶在报告中说:“取得这样优异的成绩出乎我们的意料。但我们认为,偶然性中有必然性。秘密武器没有,体会、感想还是有的。我们发表在11月3日《解放日报》第一版的文章中谈到,主要是高考与改革相辅相成,教改促进了高考。”

      接着,顾朝晶分几个方面谈了他们的一些体会和做法:

      1.学校领导重视。顾朝晶说:“如果说招生工作关系到产品的原料的话,那么毕业生的工作则关系到产品的质量。”该校每年都要成立毕业生工作领导小组。高三上学期起分析情况,对学生分类排队。今年他们对毕业生进行了志愿预测,对好、差两类,领导和老师找其个别谈话。

     2.时间安排。他们高三下学期前几个星期,有的科目边上新课边复习。总复习分为三个阶段:

    (1)毕业复习阶段(两个月)。这一阶段的检查基础,以讲为主,以练为辅,并进行毕业考试。

    (2)升学复习阶段(一个半月)。这一阶段复习由单项转为综合,以练为主,以讲为辅,并进行模拟考试。模拟考试完全按高考的方法,无论是试题还是考试,都是从实战需要严格要求,让学生做一次临场演练。

    (3)整理巩固阶段(半个月)。这一阶段让学生清醒的、冷静的整理知识,梳理思路,教师答疑,如看门诊一样。

      3.他们的几项比较传统的做法:

     (1)高三下学期开始时举行誓师大会。动员号召毕业生奋斗一个学期,做合格的优秀的毕业生,迎接高考。同时召开毕业生家长会,争取家长支持。

     (2)抓两头,带中间。对尖子学生召开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鼓励学生主动请老师指导。在资料方面为他们提供方便,教师用的资料也向他们开放。对差生也召开相应的会议,帮他们查漏补缺,打气撑腰,鼓励他们树立信心。

    (3)组织好单元练习。要求段段清,单元过关。他们还强调周周清。主要学科有的每周一练,有的两周一练,练后教师综合讲解。练习时注意克服两种倾向:一是题海战术;二是不认真。

    (4)严格控制教学时数,不加班加点,主要提高单位时间的利用率。

    (5)考前进行思想动员,各科教师做好考前指导工作。

       4.平时教学。顾朝晶强调说:“我们平时的教学是根据根深才能叶茂,以不变应万变。高三毕业生最能反映学校平时的教学情况。”顾朝晶接着介绍了他们平时教学的经验:

      (1)首先抓好新生的入学教育。报到之前要调查,报到后进行摸底考试,主要是为了因材施教。

      (2)分纵式抓基本训练和基础知识,强调集体备课。将“向45分钟要质量”的口号改为“向教学科研要质量”,要求教师对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要反复落实。

     (3)注意教学方法的改进。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满堂灌,主张因人而异,因文而异,不赞成一刀切。

     (4)加强第二课堂的教学。1978年起逐步发展学科科技小组。高中开了选修课,如日语、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作家作品选等。该校每年订八千至一万元的图书。

     (5)坚持进行教学改革。1978年起,从语文、英语两门工具课开始进行改革。语文自编初中六册教材,英语引进国外的教材。语文抓读写结合,数学抓思维训练,物理抓实验,化学抓发现法。从高二起,文理分科。实验文科在完成理科教学任务后,加重文科课程。为国家培养文科人才。今年高考文科考生数学平均成绩103.4分。文科有一学生被破格录取在北大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学习,还有一学生录取在北大梵文专业(这个专业20年招生一次)。

        他们认为,能取得以上成绩,关键在于教师。该校教师队伍整齐,学历整齐、年龄整齐,年富力强,教师的事业心、进取心强,绝大多数教师是大学本科毕业生,其中有5名到过国外考察,对只有大专学历的工农兵学员教师,该校注意对其培训提高,送他们去进修。不少教师置家事于不顾,一心扑在教学上。有的教师带病坚持上课。一位英语教师不怕风言风语,坚持教学改革,取得了优异成绩。他还搞好了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让一个青年教师随他从初一到初三进行系统的教学指导。他的外语教改坚持6年,成绩显著,升到高年级的学生纷纷表示感谢。该校的领导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科研活动。近年来,该校教师发表了160多篇论文,很多教师参加了全国教学参考资料书的编写,几乎每个教师都参加了《中学生百科知识》的编写工作。有的教师利用假期带学生外出旅游,例如登泰山参观苏州园林,这对讲述有关泰山和苏州园林的课文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顾朝晶说:“如果有人问我们追不追求升学率,我们的回答是,我们是追求升学率的,但不片面追求升学率。教育部对于我们的要求是出经验,出人才,我们不能满足于高考考得好,关键在于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今后我们将继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特别要注意高校对考生的信息反馈。”

      据国外有关人士反映,我国留学生大部分有如下弱点。一是自学能力差,二是认识能力弱,三是知识面不广。顾朝晶说:“我们应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同时鼓励他们向世界先进水平看齐。”该校一个学生曾在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获得一等奖,一个学生获得亚太地区作文竞赛奖。在国外其他有关竞赛中,该校学生更是名列前茅。

      在谈到今后的打算时,顾朝晶说:“我们打算在不改变学制的情况下,缩减课时。例如初一、高一每天上五节课,第六节课起开辟第二课堂,还打算扩大选修课,切实抓好团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

     他们准备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在精字上下功夫,点字上做文章,做到精心备课,精讲精练。精选例题,抓住重点,抓住难点,抓住支撑点。顾朝晶说:“最重要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辨能力。在能力上找速度,在能力上找出路,给学生一辈子受用不尽的知识。”该校每个学生都配备了《现代汉语词典》和《古汉语词典》。做数学练习,他们要求学生找到最佳的解题方法,而不只是满足于会解。

      他们还准备加强劳动技术教育,重视品德的系列教育,重视体育课的改革(如男女分班,按健康水平、体质好坏分班上体育课等等)。首先是各学科的实验改革,逐步发现到综合实验,如初一、初二实行“理”、“化”、“生”、“地”综合改革实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