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赴三市五校考察见习报告 (1984年12月26日)之二

     (二)上海市嘉定县第二中学特级教师钱梦龙语文教学改革经验和实践。

       钱梦龙在座谈时说:“这几年,我一直在探索着如何搞好课堂教学改革。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体会。我给自己规定了指导思想,这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训练是以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为重点的读、听、写训练。”

       钱梦龙说,语文教改的核心问题,是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以前我们传授的是现成的、凝固的知识。现在不仅要讲基础知识,而且要教读书的方法,也就是教学生如何读,教读的步骤和方法。笛卡尔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

      钱梦龙说,传授自读的知识,这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养成自读的习惯,这是改革课堂教学的核心。习惯成自然,一个人有了自读的习惯,久而久之,形成了较强的能力,这样就可以达到无师自通的目的。

      钱梦龙的这个教改思想,并非是他的独创。他的教改之所以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引起全国注目,可贵的是,他为实现自己的教学思想,摸索出了一整套基本成功的方法,形成了富有鲜明个性的教学风格。我们怀着强烈的求知欲,了解了他的教学经验。

      钱梦龙创立了培养学生自读能力的教学体系:

     1.培养学生自读是按照教学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进行。

     2.以三年或六年为周期,每个学年的要求不一样。深度和难度不断加深增大。初一主要搞认读。重点是记叙文。初二是让学生用讨论的方法自己设计问题,重点是说明文。初三重点训练学生的评析能力。

     3.每个学年有训练的重点,不搞一刀切,要因文而异。大部分课文搞自读,重点文章则是教师搞讲析,目的是使学生能得到启发。学到理论知识,能举一反三。

      4.即使是让学生自读的文章,也不搞模式化。 钱梦龙反复指出,为了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要进行科学的读写训练,其核心是将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结合起来。读与训练有一个“序”。每个读写训练的环节都要让学生动手动脑,学会进行科学的思维方法。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引导学生走求异思维的道路。

       如何进行读写训练?钱梦龙使用的是六步式导读法。他说,这六步是他的“格”。对学生训练。要严而有格。循序渐进。他的六步式导读法是:

        1.认读:了解全文大意。找出生字、生词或成语典故自查工具书,好处在于培养学生对字词的敏觉。

        2.辨体:在认读的基础上,辨出文章的体裁。初中主要要求掌握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种。

       3.审题:要求能明确题目的意义,找出题眼的作用及含义。

       4.问答: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鼓励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自己设计问题,自问自答。学生要认清作者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要弄清作者构思文章的意图。

       5.质疑:教师在对课文烂熟于心的基础上,运用娴熟的教学技巧,将学生的问和教师的答,将教师的讲和学生的练,在充满教学情趣的45分钟内,按照教学计划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学生可以有疑而问,可以无疑而问,也可以是商榷性的问。质疑由学生定向,学生可以提出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对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有好处。这一步要求较高,难度很大,但是经过严格系统的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能达到质的飞跃。例如,一位学生对鲁迅先生《一件小事》的最后一段提出质疑。鲁迅的原文是这样写的:“这事到了现在,还是时时记起,我因此也时时熬了苦痛,努力的要想到我自己。几年来的文治武力。在我早如幼小的时候所读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学生在作业里写道:“文治武力怎么能象子曰诗云那样与背不上半句搭配呢?”子曰诗云背不上半句说得通,文治武力背不上半句却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不如去掉这一句,文章倒显通顺简洁了。”这些质疑虽然稚嫩,但也包含某些合理的因素,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的科学态度。

        6.评析:这是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既检查学生又检查教师。通过对文章的评析,教师要求学生在整理自读笔记的基础上,写出教师认为适度的小文章。例如讲完课文《梁生宝买稻种》命题作文《梁生宝是吝啬鬼吗?》,有位学生这样结尾:“不错,蹲在雨夜的破席棚下,喝5分钱一碗的汤面,三根火柴派上三回用场,这在80年代的我们眼里确实显得有些吝啬,甚至寒酸。但只要回过头看看历史的车辙,想想当时我国广大农民为走合作化的康庄大道而以苦为乐的创业精神,又总能不使我们深深感动,而久久不忘呢?有这样的吝啬鬼是党的骄傲,人民的骄傲。我们的事业,正是有这样许多的吝啬鬼,才得以在今天兴旺发达起来。我爱梁生宝,爱梁生宝的吝啬精神,也希望我们80年代的青年时时刻刻记起他,记起他的吝啬精神”。由上例可见,在教给学生方法,诱导学生品析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这样有目的评析训练,是逐步培养他们较强鉴赏能力的最佳方法。

        钱梦龙还说:“我的自读是课式的,与一般的预习不同,预习在课外进行,自读在课堂上进行。”

      下面简单介绍钱梦龙《奇特的激光》一文的教学。《奇特的激光》是一篇说明激光为何奇特的科学小品。钱梦龙讲这篇课文只用一节课,没有用我们常见的“三段式”教学法。

      板书课题后,他从检查自读开始:

      师问:“这是一个什么词组?”一生答:“偏正词组。”

     师问:“它起什么作用?题眼是什么?”(学生一一做了回答)

      师问:“大家预习后有什么问题?” 一生:课文中有两个错别字:“板”应为“扳”,“倾”应为“顷”。

      教师:这两个字确实错了。请同学从形声字的结构说明这两个字的正误。 学生:扳,手的动作,用“木”旁错了,……

      师问:课文中有哪些同音字?有哪些容易读错的字。 学生凑出:橙、析(折)、倘(尚)、啪(拍)等等。

     教师:下面讲一点知识。爱因斯坦曾指出,光有两种方式:自发;受激发,但很难找到“受激”发出的光。当年人们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寻找这种光,可是无什么进展。这里请同学们用一个词形容一下当年人们寻找激光时付出的劳动。 一生:绞尽脑汁。

      教师:说的很好。1960年,美国的梅曼(当时33岁),找到红宝石,发现它在强光照耀下,能发出激光,于是奇特的激光诞生了。 (教师接着根据课文讲发出激光要三个东西:(略)。 师问:光的量词有片、线、束等等。这里用束,为什么用束?(答:小)

      师问:课本上形容激光之小,用什么词答?(答:区区)。区区是什么意思?与之相对照的词是什么?(答:巨大威力) ……

      师问:作者为何写激光有脾性而不写其有特性?(答:拟人)激光有哪些脾性?(颜色性;方向性好;亮度高) ……

      钱梦龙这些问题的提出。不是笼儿统之,也不是玄而妙之。每一个问题都问到了作者行文的良苦用心,体现了教师备课的精细,而这些问题都能启发引导学生在阅读文章时殚思极虑,细而又细,既使学生有所得,又使学生有所悟。教师在和学生共同弄清了一个一个问题时,结合课文的实际情况,穿插进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训练。临到末了,他引导学生回忆以前所学的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并结合本文,总结出写说明文的基本经验。

     听钱梦龙的课,我们发现他讲课时自始至终不看教案,板书简洁且不拘形式,教学环节环环紧扣,教师与学生谈笑风生,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的轻松,我们这些听课的听得津津有味。课后我们问钱梦龙:“您的课是怎么备的?”他说:“我备课主要是设计提问的方式,我认为教案就是训练的方案。”他还说:“我主张活泼的课堂气氛,自由讨论,教师越教越省力,达到师易而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