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赴三市五校考察见习报告 (1984年12月26日)之四

      (四)上海市育才中学教育综合改革经验。

      育才中学是上海市的重点中学。校园面积仅10亩,一栋办公楼,一栋实验楼,一栋教学楼,24个班。该校教职员工140多人,上讲台的104人,本科毕业的45人,专科毕业的45人,还有10多位没有文凭的。师资力量在上海属中下。该校初中与另一所学校在静安区联合招生,高中在整个静安区择优招生。

      育才中学的学生有如下特点:

      德育方面:学生能独立思考很多方面,有独到的见解。不少学生升入大学后担任学生干部。据了解,他们的工作能力、应变能力、组织能力都较强。育才注意在高中生中发展党员,这些学生年纪轻,但政治上已趋成熟,成为党组织中最富活力的一部分。

     智育方面:学生的自学积极性高,也收到了好的效果。1980、1981两年,他们考入大学的比率均为百分之百。1981年高考,上海市文科一、二名、理科第一名都是育才的毕业生。1982、1984两年均只有两名考生未取。高校对育才毕业生的自学能力及英语听说能力都是很满意的。

     体育方面:学生都养成了自觉锻炼的习惯,身体素质好,去年全校体格检查除1人外全部合格。有的学生由于养成了习惯,到高校带动其他学生开展晨间锻炼活动,反应良好。

      育才中学副校长在报告中说,以上成绩的取得是与老校长段力佩多年来坚持教育改革分不开的。段校长解放初期到育才中学,30多年来几乎一直在育才工作(仅文革期间被迫离开)。60年代,他倡导16字的教学方法,即“紧扣教材,边讲边练,因材施教。潜移默化”,在国内外都颇有影响。十年浩劫学校受到冲击,段校长也受到迫害。1976年,段校长回到育才,他指出,以前提的16字教学方法,主要是课堂教学改革主体还是教师。这样搞并没有摆脱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因此必须闯出一条新路子。他指出,教学工作应把重点放在学生身上,主要抓学生读书,后来就逐步发展到今天育才全面实施的“茶馆式”教学方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育才又从教材、教法、课程设置、考试安排、组织管理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

       育才中学副校长在报告中说:“办学为什么?是为了育人。这句话作为一项原则是没有人反对的,当遇到具体事情却不一定能把握好。如升学率问题,往往嘴上说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其实心里还是片面追求升学率。”接着,这位副校长从6个方面介绍了段力佩的办学思想:

       1.划清教育与制造的界限。 段力佩认为,人是最高级的动物,有主观能动性,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现实问题是,很多学校随着高考指挥棒转,按高考的模式对学生进行标准化生产。这就从根本违背了办学原则。为此。育才中学1980年就规定:一不准加班加点,否则就不是好老师,要在45分钟内提高效率;二不准搞题海战术,印习题必须校长签字;三不参加市、区统测统考,以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

       2.明确普通中学教育的性质。 段力佩认为,中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精神文明者。要给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特别是能力,使学生从小就有事业心、有干劲,有为祖国献身的精神。他强调,中学搞基础知识,不搞基础理论。有人曲解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搞“知识升级”。把应该是高校学的课程或内容搬到中学来,育才中学坚决反对这样做。

      3.正确处理德,智,体三方面的关系。 “德是根本,智是关键,健康第一”。这便是育才中学对德、智、体三者关系的理解。他们认为,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不能靠强制灌输的方法去实现,而是要引导学生提高认识,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4.抓住共性,发展个性。 培养学生不能搞模式化,要抓教学共性,同时要发展学生的个性,根据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措施主要是重视各项活动。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作业在课内完成,课外让学生发展个性。

      5.学校工作以学生为主体。 段力佩要求教师主动“放权”,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他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启发、引导、点拨、解惑这些方面。政治思想工作要采取有领导的让学生自治自理的方法。学校的一切活动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做参谋,给予引导。这样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有创造力的学生,也能培养学生的学习、组织、政治宣传等方面的能力。

      6.发挥一切办学人员在教书育人中的积极作用。 段力佩强调要信任、尊重一切办学人员,认真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育才的教师一律跟班上,使教师一开始便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自觉的提高自己。1980年起,育才取消了教师坐班制,上、下班时间不考勤,教师无课可以不到校。他们认为,教师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脑力劳动,现在的骨干教师都是中年人,这些人家庭负担最重,体贴他们的困难更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他们在取消坐班制的同时,加强行政人员的值班制,领导工作者和职员坐班,每个年级组办公室每天轮两位老师值班。育才副校长说:“取消坐班制,个别人可能会松懈一些,但要看主流,看教师的大多数”。

      最后,育才中学副校长介绍了他们教育改革十大措施:

      1.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育才现在采用的是“读读、议议、练练、讲讲,有领导的七嘴八舌的茶馆式的教学方法”。

      读读:指学生读书,培养自学能力,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可以提些要求,搞些练习,做些实验,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读。

      议议:让学生议论、讨论。一般是4个学生组成一个独立小组,教师与学生均可开展讨论。

      练练:即让学生做练习。他们认为习题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材的组成部分,应该在课内完成。

      讲讲:教师对学生启发、引导、点拨、解决疑难。讲要有针对性、灵活性,根据问题的难度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别采取全班讲、一组讲、个别讲的方法。

       读是基础,议是关键,练是手段,讲贯穿始终。

       在具体做法上要注意:

     (1)不能把以上做法作为一个模式死搬硬套,要根据具体内容、具体情况进行。如理、化靠实验组织教学,数学利用60分钟智力竞赛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总的来说,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

    (2)“读读、议议、练练、讲讲”这8个字对教师要求很高,可以说是对教师的一种考试。学生提出的问题各式各样,有时老师一下难以回答(例如学生问绝对值是属于哪一级运算?),这就涉及到一桶水与一杯水的关系问题,因而也就促使教师努力提高自己。

   (3)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发言。对差生不能讥笑,要鼓励。对好生要爱护,他们提出的问题课内解决不了,教师课外要设法解答,不能为了维护教师尊严,压抑学生的钻研精神。

      2.课时安排的改革 根据科学用脑的原则,从学生脑力条件及各学科特点出发,调节课堂教学时间。育才的课有30分钟的小课和50分钟的大课两种。大课是偏重逻辑思维的课程,主要是理科课程安排。小课安排偏重于形象思维的课程。上午(一大一小)两节课后有30分钟大休息,让学生到户外活动、吃点心。为了检验这种做法的效果,上海市对包括育才在内的4所中学。进行了脑疲劳度统测,育才是最低的,平均只有20%,其他3所学校均在60%~70%。

      3.课程设置的改革

    (1)初中到高中都开设音、美、史、地等课程,体育课每天一节,门类虽多,但取消了一切考试,并不增加学生负担。

     (2)高中开始增设文理选修课,高中阶段不分文科班、理科班。但从高二起,学生可分别选修。

     (3)初中把政治、历史合为政史课。政治课不考灌输,而是引导学生去掌握知识。如初二学《法律常识》,就从历史上的清官包公讲到我国第一部宪法。

     (4)初一设知识课,请有经验的老师讲数、理、化等学科的新信息。

        4.教材的处理。 段力佩认为,现有的教材量多,要求高,反复少,一次性认识,跳跃性大,不符合认识发展的规律。育才中学处理教材的原则是:

       (1)量少质高,消化程度高。

       (2)循序渐进,加强反复。具体处理上,要求教材有系统性、连续性、普遍性、感染性、主从性。

        改革较大的语文,他们认为,现行中学教材大量选入名家名篇,脱离学生实际,有较大的局限性,而且整套教材无序。现在,育才中学初中部用1/3的时间学现行教材中的部分文章,而以2/3的时间引导学生学《西游记》《水浒》《老残游记》《儒林外史》《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古典小说。高中部则以2/3的时间学现行教材,以1/3的时间教《左传》《国策》《史记》等史书。外语从初一开始就全部用口语教学,培养听与说的能力。生物也搞了自编教材,已交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5.有领导的开展课外活动。 段立佩不赞成当前流行的“第二渠道”、“第二课堂”的提法。他们仍提“课外活动”。 育才中学的课外活动主要让学生动手动脑,拆拆装装。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用的东西,重视小发明、小创造。组织形式采取从下而上、多样分散的方法。他们认为,搞小发明要打破神秘化的观点,凡是搞出了别人没有搞出的有实用价值的东西,就是发明。他们课外活动时教师组成三条线:

     (1)学科协会,搞讲座,讲信息,组织各类竞赛;

     (2)组织科技协会;

     (3)组织文艺协会,开展文学、哲学、武术、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等项活动。

        6.考试方法的改革。

        育才中学已取消考试,也取消了百分制,改成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等。每周星期五下午一点到五点,教师有选择地找学生谈话(包括笔谈和面谈),了解他们知识掌握的情况(主要是对中差学生),以此作为依据评分。学期结束时学校集体面谈、讨论、,并可质疑,在此基础上评出学生的学业成绩。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了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效果。

        7.学生自治自理。

       育才中学现在不设班主任,只设辅导员。辅导员相当于顾问,起参谋、咨询作用。初中正辅导员由教师担任,并配两名高中同学为副辅导员。班级工作由学生自己去搞,从而形成了学生找老师的局面。这样融洽了师生关系。班以独立小组作为“细胞”,一切活动以小组为主,让学生自行组织,自行管理。

       8.体育卫生工作的改革。

       育才中学增加体育课课时,体育课每天一节,一周内实行大小课交叉。小课搞“男拳女舞”、“美的旋律”,大课上常规课。他们将体育和文艺活动结合起来,将体育和卫生工作结合起来。同时,卫生工作对体育工作起监督保证作用,保健室经常检查学生体育锻炼过程中及锻炼后的生理状态,为体育课的量提供科学依据。

       9.领导体制改革。

       育才中学党政分工,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之下设教学研究会与政治思想教育研究会,将教导处、总务处合并成校务办公室。改革后,层次机构都减少了,工作效率提高了。

      10.学校体制的改革。

       育才中学不设学科教研组,只设年级组,在年级组内保留学科备课组。由于同一学科的教师分散,文人相轻的现象也就受到了限制。同时,加强学校工作的民主管理,充分发挥教代会、团代会、学代会的作用,加强党支部与民主党派经常性的协商,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