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赴三市五校考察见习报告 (1984年12月26日)之五

           (五)苏州中学有关经验。

        苏州中学现有教职工367人(其中工人154人),学生1538人,34个班,初中14个班,高中20个班。这所学校给我最深的印象是:校容美丽,校风良好。这是一所园林式、花园式的学校,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上课前操时,全体师生肃立在操场上参加升国旗仪式,纪律非常好。该校校办工厂的主要产品硅平面开关二极管,两次评为全国质量第一名,属部、省优质产品。光致抗蚀剂荣获四机部科学成果奖。从1972年至1983年11月间,工业总产值4911万元,利润500万元,上交主管部门144万元,还剩356万元本校开支。它为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提高了物质条件。

      该校1978年下半年,及时做出了恢复建立各学科课外活动小组的决定,于是沧浪文化社、无线电、航模、数学、英语、生理卫生、微生物、化学、摄影、集邮、书法、美术、乐器等活动小组,童声合唱团以及各种球类、田径等组织,如同雨后春笋般成立起来了,并一直坚持活动到现在。该校有学生1982年获得华东六省一市中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和80年代中学生作文竞赛一的第一名。在国内数学竞赛中,该校学生也屡获好成绩。今年高考,江苏省文科考生第一名出在这所学校,其总分628分,语文成绩104分。该校今年理科考生的语文平均成绩为85.6分。

       该校语文教师每周用半小时传递文艺信息,例如对小说《人生》,他们早已讨论。

          三、几点体会

        (一)“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我们不能在80年代的形势下,采用50年代的教法。改革则存,不改革则亡。科学的改则改,胡乱的改则亡。教学改革必须遵循其本身的规律。当前最大的毛病是讲风太盛,教师当演员,学生做观众,无主动性。有些校长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也往往以“教案整洁”、“讲的清清楚楚”作为一堂好课的标准。改革太盛的讲风,是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改革的起点。教学目标要从知识转向能力,教学主体要从教师转向学生,教学形式要从教授转向教练。

       (二)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师高子弟强”。当前,我们正处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处在知识爆炸的时代。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学会怎样去求得知识,有独立学习和独立工作的能力,有革新创造的能力,新形势显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创造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开拓型的学生。听了这些教学教改革者的课,我们体会,作为一个创造型的教师,至少要具备这么几点:

       1.知识博而专,思想活跃,勇于创新。能以自己渊博的知识,根据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真理,教会他们怎样去学习,能把本专业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

       2.在教学中善于激励学生主动去研究问题、探索规律、获取知识、发展智能。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索发现知识规律的过程中,体察到研究问题时那困惑、惊讶以致欢乐的内心感受,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深邃的洞察力、敏锐的思考力。

       3.擅长创设创造性的环境和气氛,培养求异思维,并能对学生的每一个反应及时给予评价。

       4.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不论学生说的对还是不对,对其勇于探索、勇于表态的精神都应予以鼓励。

       (三)既不能妄自菲薄,又不能固步自封。 这5所学校教改的着眼点相同。而方式各异,真可谓锐意革新,各领风骚。我们萍乡教改工作在有些方面也不错,比如二中的语文教改实验班,以一带八取得了可喜的成效。所以我们萍乡人不必妄自菲薄,别人能干的事情,我们加点劲也是有可能干好的。

        当然,也不能无视人家的经验,不能通过学习之后,经验不少,推广不了,倾听激动,做起来没有行动。我们应该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情况,走自己的路,脚踏实地的进行教学改革。

       各级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志,我的汇报马上就要结束了。我准备化用李延国写的报告文学《在这片国土上》的两段话,作为这个汇报的结束语。

       在这片国土上,我们的祖先曾经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过杰出的贡献。但是,我的五千年的文明古国,你曾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页纸张,却在上面签订了无数屈辱的条约;你曾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撮火药,却让侵略者的大炮轰击着古老的长城;你曾最早的发明了罗盘仪,你的儿女却在封建统治的黑暗中徘徊了几千年。“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今天,在这片国土上,伟大的改革犹如三峡激流,钱塘怒潮,社会主义祖国前程似锦。

        起来吧,在这片国土上的我的骨肉相连的同胞们,我们不再做贫困的奴隶,不再做自卑和惰性的奴隶,不再做愚昧和无知的奴隶,不再做不正之风的奴隶,不再做左的路线的奴隶,不再做旧的教学方式方法的奴隶。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起来,起来,起来,投身到伟大的改革中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