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知识产权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要弄清知识产权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地位,首先要弄清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根据201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白皮书所述:2011年3月10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吴邦国同志向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四次会议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庄严宣布,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的,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与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等三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这段文字里面实际上就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问题。只要我们把这段文字的叙述性表述语言转化为概念性表述语言就可以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答案就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的,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与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等三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法律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大体由在宪法统领下的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七个部分(法律部门),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三个层次构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拥有最高法律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于1954年9月20日、1975年1月17日、1978年3月5日和1982年12月4日通过四部宪法,现行宪法为1982年宪法,并历经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五次修订。
宪法统领如下七个法律部门(七个部分)。
        一是宪法相关法。宪法相关法是与宪法配套、直接保障宪法实施的宪法性法律规范的总和,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民族区域自治法》《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立法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国旗法》《国徽法》《国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等。截至2021年10月22日现行有效和已修改的共63部。
        二是民法商法。2020年5月28日,经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四十五号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自施行之日起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目前我国商法主要有《公司法》《保险法》《票据法》《证券法》等。民法商法截至21年10月21日现行有效的共30部。
        三是行政法。行政法分为一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一般行政法是指有关行政主体、行政行为、行政程序、行政责任等一般规定的法律法规,如《公务员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特别行政法是指适用于各专门行政职能部门管理活动的法律法规,包括国防、外交、人事、民政、公安、国家安全、民族、宗教、侨务、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医药卫生、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行政法截至2021年10月22日共126部。
        四是经济法。经济法是创造平等竞争环境、维护市场秩序方面的法律,我国现已制定《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广告法》等。国家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方面的法律,我国现已制定《预算法》《审计法》《会计法》《中国人民银行法》《价格法》《税收征收管理法》《个人所得税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土地管理法》等。经济法截至2021年10月22日共106部。
       五是社会法。包括《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会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残疾人保障法》《矿山安全法》《红十字会法》《公益事业捐赠法》等。社会法截至2021年10月22日共35部。
        六是刑法。包括1997年3月14日修订后的《刑法》和此后的刑法修正案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有关惩治犯罪的决定等。1部刑法典加11个修正案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等14部。
       七是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主要有《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仲裁法》等共12部
    (2)三个层次。既有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也有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还有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据法定权限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这一立法体制也决定了各构成部分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概括地说,宪法是统帅,法律是主干,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是对国家法律的细化和补充。它们由不同立法主体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立法权限制定,区分不同层次,具有不同效力,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符合统一、系统、分层的科学要求。
       弄清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现在我们可以来讲知识产权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地位了。
       知识产权是国际上广泛使用的一个法律概念,是民事主体对其创造的客体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设立知识产权的目的在于调动人们从事智力创作和科学技术研究的积极性,从而创造更多、更好的精神财富。我国1986年通过的民法通则将知识产权作为民事主体的基本民事权利之一予以规定,适应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需要。民法通则出台前后,我国制定了多部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1982年通过了商标法,1984年通过了专利法,1990年通过了著作权法,国务院也颁布实施了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专利法实施条例、商标法实施条例等。
        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没有设立“知识产权”编,但其在总则编第五章民事权利中规定了知识产权(第一百二十三条)。因此,我们可以认定,知识产权法属于民法的范畴。民法的基本原则均可适用于知识产权法。目前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中主要的法律法规主要有1982年通过商标法,1984年通过专利法,1990年通过著作权法,以及上述三法的实施条例,这些应该是我们这个知识产权(法学方向)本科班重点要学习和研究的课程。
         知识产权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简言之,知识产权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属于民法中的组成部分,主要由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等特别法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