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为中共萍乡市委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法治课

          2014年6月30日上午,胡远宏律师应邀为中共萍乡市委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法治课,课题为《敬畏法律、敬重人民、努力践行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504
  • 51.点评2012-2013萍乡市法律援助十大精品案例10

                                                                      学生勤工俭学受欺  “娘家人”伸正义暖心                 承办单位:萍乡市总工会法援工作站                 承 办 人:   彭 磊               【案由】劳资纠纷        2012年6月15日,萍乡市总工会法律援助工作站来了3名腼腆的女生,她们来自市内两所中专院校,因为家境贫寒,3月份她们一同应聘在一家烟酒商行勤工俭学,晚上被安排在超市做导购员,白天课余时间发传单和偶尔送送货,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口头约定月薪800元。可是工作第二个月后,老板以今年销售额下滑为由,只发600元工资,而公司其他员工,仅超市导购的收入就是月薪1200元,严重的同工不同酬让女生们感觉被骗,也让满腔热情第一次走出校门,踏入职场的女生们束手无策,无奈之下她们找到了工会法律援助机构。        承办人接受任务后立即走访了相关超市和学校,发现这家商贸行利用学生急于寻找兼职工作的心态,经常到校园粘贴招聘小广告,并利用学生对劳动保护法规的不熟悉,把他们视为廉价劳动力,经常克扣、拖欠工资报酬;有时还以押金的名义向外地学生收取一定的费用。由于学生社会经验少,加上不愿惹事生非的心态,老板屡屡得逞,受骗的学生不下15人,且多是家在偏远山区的穷困孩子。        承办人约见了这家商贸行老板,老板说学生不是正式工,商行提供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最多只能参照试用期的工资标准。承办人据理力争,学生们已年满16周岁,符合劳动法规定的就业年龄,法律并没有禁止大中专院校学生就业的规定。公司虽称女生们在该商行属于实习,但公司已经和学生们口头约定了800元月薪,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也有法律效力,并且已经发放了第一月的工资800元,因此女生们在商行并非实习,而应属于务工,应该同工同酬。        在校学生是否符合劳动关系的主体资格具有争议性。为了能调解成功,承办人还邀请了劳动监察和当地政府工作人员一同对商行老板晓之以理:学生原本贫寒,作为企业家应有济困助学的社会责任,克扣学生工资传出去,不仅对今后招工不利,公司的业务和形象也会受影响。           经过三次协商,最后,商行老板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不仅补发了这3名女生的工资,还退还了以前收取的学生押金及欠薪。       【简要点评】在校学生是否适格劳动关系的主体,目前我国法律没有作出明确规定。为了能最大限度维护好弱势群体的权益,工会法援人员联合各有关部门参与协商,力促调解。作为职工的“娘家人”,工会法律援助人员不仅仅是简单的为提出申请的3名女生撑腰说话,更重要的是注重通过个案关注群体,注重最广泛劳动者侵权案件的挖掘和维权工作。(萍乡市法律援助中心特约专家点评:胡远宏) (附编者按:法律援助是国家为经济困难人群或特殊案件当事人免费提供法律服务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是法律界的希望工程、阳光工程。自2009年江西省政府将法律援助纳入民生工程以来,萍乡市法律援助工作始终坚持用心打造12348法律援助咨询专线,全力创建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示范窗口,不断提升法律援助服务质量,降低法律援助门槛,为老百姓办理了大量法律援助案件。为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和促进法律援助办案人员办好每一个案件,帮助青少年及广大公民了解我国法律援助制度,本栏目特连续刊发萍乡市2012-2013年法律援助十大精品案例,以飨读者。  

    440
  • 50.点评2012-2013萍乡市法律援助十大精品案例9

                                                                     农民工遭工伤单位打太极                                                                  法援人历四步步步有成效               承办单位:江西亿仁律师事务所              承 办 人: 文 建           【案由】:工伤保险待遇纠纷        高坑煤矿井下打巷道工程,与住所地在安徽省淮北市的中煤第三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煤三建)签订了《施工合同书》,萍乡籍承包人曾某代表中煤三建全权负责该工程项目,并组织张世雄(户籍在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等农民工三十余人在高坑煤矿井下进行施工,但中煤三建与张世雄等民工没有签订劳动合同。2012年1月某日,张世雄在上班时被耙渣机倾翻压伤,因医药费、工伤待遇等没有着落申请法律援助。        承办律师受理此案后,分四步开展法律援助工作。        第一步找到中煤三建的项目承包人曾某,对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服其交纳了全部医药费。        当中煤三建以没有劳动合同不存在劳动关系而拒绝向市劳动局申请工伤认定及工伤鉴定时,律师便实施第二步,向萍乡市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该委下达裁决书:认定中煤三建与张世雄劳动关系成立。        当中煤三建不服该裁决书,并先后向安源区法院、萍乡中级法院提起诉讼、上诉,律师不厌其烦,沉着应战实施第三步,最终取得胜诉。法院终审判决认定:张世雄与中煤三建形成事实上的劳动关系。胜诉之后,法援律师申请工伤认定和工伤鉴定,经萍乡市劳动局认定张世雄属于工伤,经萍乡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为七级伤残。       当中煤三建不愿承担工伤待遇的各项赔偿时,律师继续为张世雄承担法律援助的第四步,就张世雄的工伤待遇问题,先后在萍乡市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安源区法院一审、萍乡中院二审进行诉讼,最终张世雄如愿以偿,拿到全额工伤赔偿金。       这起工伤赔偿案在法援律师的努力下,历尽艰辛,走完全部诉讼程序,以圆满结束而告终,最大限度维护了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维护了法律的尊严。     【简要点评】本案中的农民工张世雄户籍在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用人单位中煤三建在安徽省淮北市,而工作地点在江西省萍乡市,为了能最大限度维护好弱势群体的权益,我市法援律师倾尽全力,寻找证据,沉着应对,分四步步步为营,将不愿承担法律责任的用人单位逼到无法招架的地步,最终达到了维护了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目的。(萍乡市法律援助中心特约专家点评:胡远宏)

    466
  • 49.点评2012-2013萍乡市法律援助十大精品案例8

                                                                            送水工偶遇化学桶爆炸                                                                         法援工作者巧搭台调解           承办单位:上栗县法律援助中心           承 办 人:林   明         【案由】身体权纠纷         梁某在家中加工生产胶水销售到各花炮厂用于产品封装,一次到他销售胶水的业务往来单位某花炮厂回收已用完的胶水空桶时,错拿了某花炮厂自用的化学用品专用桶﹙因桶的外形一样﹚。2010年11月28日下午,送水工荣某送桶装饮用水到梁某家中,梁某正在家中清理从某花炮厂回收的空桶,突然空桶发生爆炸,导致荣某会阴部外伤、双下肢外伤、全身多处软组织挫裂伤,异物残留,梁某也受轻微伤。2010年12月3日上午,荣某的家属数十人到梁某家讨要说法,要求梁某支付医疗费抢救荣某,并且情绪十分激动,而梁某家也聚集几十名亲友,称爆炸的化学品专用桶是某花炮厂退回的空桶,医疗费不能由梁某一方承担,双方摩拳擦掌,一场群体性斗殴事件一触即发。        荣某在情绪稍微稳定后来到上栗镇法律援助工作站咨询,并申请为其提供法律援助。上栗镇法律援助工作站的林明同志了解到相关情况后,就相关的法律法规向荣某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并接受县法律援助中心指派,接受荣某的委托,承担了帮助荣某解决该纠纷的法律援助工作。        荣某2011年4月11日出院,用去医疗费拾万余元,并于2011年8月12日进行了法医鉴定,结论为“八级伤残、后续治疗费贰万元”,因该花炮厂的负责人系浙江客商,长期在浙江居住,多次联系两当事人要求就伤残赔偿事宜进行协商未果。2012年3月23日,上栗镇法律援助工作站再次召集双方当事人及村调委会干部到镇人民调解室调解,在调解过程中,调解人员分别单独做双方当事人的思想工作。并向他们反复详细讲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告之他们的权利和义务;法律援助人员着重从《侵权责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据理力争,要求梁某和花炮厂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结合伤者家庭的具体情况,给予最大的考虑。通过反复磋商,最终达成18万元的赔偿协议。 【    简要点评】受害人在矛盾双方尖锐对峙的情况下能主动到法律援助机构咨询并申请法律援助是解决矛盾的明智选择;法律援助机构多方协调,及时控制了事态的扩大,并使矛盾最终得到了解决,避免了一起严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维护了受伤者的合法权益和当地的社会和谐稳定。(萍乡市法律援助中心特约专家点评:胡远宏)

    446
  • 48.点评2012-2013萍乡市法律援助十大精品案例7

                                                                    雇员受害获赔难  巧抓过失终解困           承办单位:莲花县法律援助中心           承 办 人:郭海文         【案由】人身损害赔偿        2011年10月份,颜某光家建房子,请颜某华负责施工,颜某华又雇请陈某在建房工地做小工。当年10月10日上午,陈某正在建房工地做事,颜某光请小四轮车主李某开小四轮车装运一车砖送到建房工地,因李某开车不小心,翻斗卸砖时挂断了莲花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的电线,挂断的电线打到陈某并将其撞到3米左右高的岸下,造成脊柱骨折,经莲花县法医学司法鉴定所鉴定为八级伤残,后续治疗费为人民币7000元。肇事方只赔偿了陈某22500元医疗费,对于其他医疗费和损失拒绝赔偿。为此,陈某特向莲花县法律援助中心请求援助。        莲花县法律援助中心受理了陈某的申请后指派郭海文承办此案。承办人接受指派后,通过综合分析认为本案涉及多种法律关系并涉及四个责任人,遂代理陈某把颜某光,颜某华,李某、莲花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均列为共同被告,要求四被告共同承担原告的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残疾赔偿金、鉴定费、精神损害抚慰金、后续治疗费共计97136.6元。       庭审中,各被告人均推托责任,不愿赔偿。代理人发表代理意见认为:一、原告陈某受雇于被告颜某华,属雇佣关系,雇主应对雇员在完成工作中所受的损害承担一定的责任;二、颜某光选择没有建房资质的颜某华承揽建房存在明显的选任过失,其应承担相应的过失责任;三、原告陈某的伤是被告李某开小四轮车不小心造成,被告李某存在过错,应当承担过错责任;四、莲花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架设的电线依照规定最低不低于4米而该电线最低处只有2.0米,造成李某翻斗车翻斗时挂断电线,因此,被告莲花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存在过错,应承担过错责任的。五、原告没有任何过错和过失,依法不应承担责任       2012年10月30日,莲花县人民法院判决判令四被告共同赔偿原告医疗费、护理费、残疾赔偿金共计人民币92077.35元,其中被告李某赔偿40%,被告颜某光、颜某华、莲花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各承担20%。     【案件点评】本案从表面看似乎是一起交通肇事案,但实质为雇佣关系中的人身损害赔偿案。本案涉及的被告较多,正确区分各被告在本案中存在的过错和过失是解决问题焦点。法律援助人员抓住选任过失的疵点和解决问题焦点,促使人民法院按照四被告的过错和过失来追究其民事责任并分担原告的损失,最终使本案的赔付款尽快得到落实。(萍乡市法律援助中心特约专家点评:胡远宏)

    421
  • 47.点评2012-2013萍乡市法律援助十大精品案例6

                                                                   千里驰骋抱病援助  死者家属得到赔偿            承办单位:芦溪县万龙山乡法律援助工作站            承 办 人:罗建平          【案由】工伤赔偿         2012年3月11日下午,万龙山乡茅店村村民彭从发在福建长乐市航城西洋机械厂维修机械时,因工友操作失误,彭从发被机械碾压,当场死亡。         面对死者家属突如其来的遭遇死者家属和含泪诉求,,万龙山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立即指派万龙山乡法律援助工作站迅速受理此案,芦溪县法律援助中心在两个小时内办理了法律援助的相关手续。万龙山乡法律援助工作站站长罗建平虽然前一天深夜办案,患了重感冒,还是主动请缨,当天深夜与茅店村村干部和死者家属一道搭乘火车赶往千里驰骋赶到福建长乐。       3月13日傍晚,罗建平随死者家属一行在长乐市人民医院看过死者的遗体后,便约长乐市航城西洋机械厂的10名股东在长乐市长城宾馆会面,协商处理善后事宜。10名股东当即表示,按照福州市工伤事故赔偿标准,他们只能支付死者家属50万元的补偿款。死者家属面对厂方的表态,情绪激动,指责厂方安全生产管理不善,强烈要求给予100万元的补偿。因双方意见各异,一时难以达成一致,为避免双方矛盾激化,罗建平建议次日下午再次协商。  3月14日午饭后,罗建平因连日劳累和水土不服,感冒更加严重。他在宾馆楼下的诊所中一边挂吊针一边做厂方股东的思想工作,陈述死者老母亲患有严重风湿性关节炎,生活不能自理等困难,要求厂方应根据其特殊情况,给予合理补偿。  当天傍晚,在罗建平耐心细致的劝说下,股东们的态度有所改变,愿意将补偿金提高到70万元,但死者家属依旧无法接受,并指责厂方无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酿成安全生产事故,拒绝在协议上签字。当晚10时,罗建平和长乐市航城司法所干部一道,依据相关政策法规和死者的家庭情况,继续反复做厂方股东的工作。3月14日深夜,西洋机械厂同意一次性赔偿各类费用合计79万元,死者家属也放弃了其他赔偿要求。       【简要点评】工伤事故发生后,死者家属在悲痛之际,急需得到法律援助。为使死者家属及时得到赔偿,法律援助人员抱病工作,千里驰骋,夜以继日,据理力争,方法得当,效果显著。(萍乡市法律援助中心特约专家点评:胡远宏)

    460
  • 46.点评2012-2013萍乡市法律援助十大精品案例5

                                                                      身为残疾   触犯五项罪名                                                                   法援出手   雄辩减轻处罚          承办单位:萍乡市法律援助中心   江西萍信律师事务所          承 办 人  李建华               吴文军        【案由】:故意伤害罪、强迫交易罪、聚众斗殴罪、毁损财物罪、开设赌场罪         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何某与其他被告人一道犯强迫交易罪、故意伤害罪、聚众斗殴罪、故意毁坏财物罪、开设赌场罪,应数罪并罚追究其刑事责任。         由于被告人何某系残疾人,且家庭困难,符合法律援助条件。何某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之后,其妻子就向市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受指派之后,承办人立即前往市看守所会见何某,了解其所涉嫌的罪名。因为此案涉嫌人数众多,案情比较复杂,曾两次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为了及时了解案情,减轻被告人心里压力,承办人曾6次赴市看守所以及上栗看守所会见。        承办人在分析案情之后,告知被告人何某其指使他人毁损财物、伤害他人的行为,如果能够积极赔偿可以争取从轻量刑。被告人接受建议让其家属代其全部赔偿了被毁损客车的损失和司机黄某的医疗费,为争取从轻量刑争取了条件。法庭上,针对公诉机关的指控,承办人分别从强迫交易罪中的车辆已经全部退回,何某已取得车主谅解;开设赌场罪中,何某所起的作用较小,系从犯应从轻减轻处罚;故意伤害罪中,何某已经全部赔偿了司机黄某的医疗费用,可以酌情从轻减轻处罚;聚众斗殴罪中,何某本人未去,只是吓唬一下对方,主观恶性小,可以从轻处罚;故意毁坏财物中,何某赔偿了财物损失;何某犯罪后能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依法可以从轻处罚等方面进行辩护。最终,法院判决何某犯强迫交易罪、故意伤害罪、聚众斗殴罪、故意毁坏财物罪、开设赌场罪,五罪并罚,依法从轻判处有期徒刑五年,罚金三万元。       【简要点评】本案在查办之初,社会上对此的议论沸沸扬扬,绝大多数人认为何某最少需要判处徒刑10年以上。然而,通过法律援助人员对被告人进行法制宣传教育,促使何某认识自己的罪行,积极赔偿受害人的经济损失,继而在法庭上针对指控,有条不絮、有理有节的辩护,最终五罪并罚,只判处五年有期徒刑,维护了被告人何某的合法权益。(萍乡市法律援助中心特约专家点评:胡远宏)

    438
  • 45.点评2012-2013萍乡市法律援助十大精品案例4

                                                                        为争取从轻处理   四处筹措赔偿款           承办单位:江西广予律师事务所           承 办 人:王  义           案由:故意杀人罪、抢劫罪          2003年7月12日晚,被告人刘某向同案犯刘某勇、刘某彬、刘某勤(均已判刑)提议去骗租摩托车故意摔下车要司机赔钱。当晚10时许,刘某勤租乘被害人段某的摩托车来到湘东区湘东镇浏市村大樟树处时故意从摩托车上摔下,刘某即冲上去抓住段某,刘某勇、刘某彬也围住段某,以治伤为由要他拿钱,发现段某身上只有十余元钱,刘某、刘某勇便胁迫段某到腊市东洲的亲戚家借钱。后被告人刘某、刘某勇与被害人段某在段某春家门口发生争执扭打起来,刘某拔出随身携带的匕首朝段某腹部、胸部连捅数刀,将段某杀死在段某春家门口,尔后两人逃离现场,刘某将匕首丢进附近的一个田里。经鉴定,段某身上有多处锐器形成的创口,系被锐器刺伤左腹部,致脾动脉断裂、脾破裂,急性失血性休克死亡。刘某因涉嫌故意杀人罪、抢劫罪,于2003年8月18日被批准逮捕,2011年11月25日被执行逮捕。       因刘某一直在外逃亡,无收入来源,请不起律师为其辩护,萍乡市中级人民法院要求萍乡市法律援助中心为其指派辩护人,萍乡市法律援助中心在了解基本案情后,指派江西省广予律师事务所王义律师作为被告人刘某的辩护人。王义律师对整个案情进行研究分析后,认为被告人如果能积极赔偿、求得被害人亲属的谅解才有可能得到从轻处理。因此,王义律师分别找到被告人刘某的舅舅、妹妹、被告人刘某在逃亡期间打工的老板林某等筹措赔偿款但均未果。最后,萍乡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二庭易玉奇法官与王义律师一同前往被告刘亮父亲生前住所地腊市镇乌岗村给当地村委会做工作,村委自愿代刘亮赔偿被害人家属5000元。之后,与被告刘某同村的刘文雪也自愿代刘某赔偿2000元。最终,将这来之不易的7000元赔偿款交付给被害人家属。         最后,该案判决时,法院认为被告刘某能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认罪态度好,有悔罪表现,对其作出从轻处理的决定。      【简要点评】在刑事辩护中,受害人及其亲属对于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仇恨报复对立情绪极为严重。本案法律援助人员千方百计想办法,尽力让受害人得到一点赔偿,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受害人及其亲属与被告人的仇恨情绪,达成一定程度上的谅解,从而争取了对被告人的从轻处罚。(萍乡市法律援助中心特约专家点评:胡远宏)    

    472
  • 44.点评2012-2013萍乡市法律援助十大精品案例3

                                                                         窝藏杀人犯属重罪  据理力辩获得缓刑             承办单位:萍乡市法律援助中心            承 办 人:廖华香  钟鉴幸         【案由】:窝藏罪        2012年10月1日晚,廖某的侄子在按摩店与他人因纠纷打斗受伤后,纠集一群人返回到原打斗处进行报复,并用自制手枪将按摩店的李某击伤,李某经抢救无效后死亡。案发后,廖某将其侄子接到邻居家以及侄子的亲戚朋友家进行躲避,在准备将其侄子送去吉安下高速公路时被抓获。2013年2月5日,萍乡市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指控廖某侄子犯故意杀人罪,廖某犯窝藏罪。因为廖某家境贫寒,无力聘请律师,经萍乡市检察院指定,由萍乡市法律援助中心提供法律援助。        承办人经过调查得知,廖某的侄子自小就失去了父母,一直寄养在廖某家中,由于缺失了父母亲的关爱,廖某的侄子从小性格便倔强好斗。而廖某一直将侄子当亲生儿子来看待,廖某侄子也将廖某视为父亲,彼此感情非常深厚。        一般来说,窝藏故意杀人犯要受到较重的刑事处罚。在庭审中,为争取对廖某的从轻处罚,承办人抓住两个细节:一是虽然廖某侄子告知过廖某自己在萍乡打了架,但是并没有告知打架所造成的后果,此时廖某主观上的恶意并没有达到窝藏杀人犯的程度,只是知道侄子有违法行为而予以庇护;二是廖某并非主动去窝藏其侄子,其提供的便利条件都是其侄子自己指定的,例如去什么地方事先都是廖某的侄子主动提出,而廖某只是辅助性地提供交通工具而已,窝藏其侄子时,廖某处于被动的从属的地位。结合以上两点,承办律师又重点对廖某的侄子如今走上犯罪的道路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很大关系,廖某与其侄子之间的关系和特殊感情进行了描述。           在法庭上,承办人的辩护意见得到了法官的认可和采纳,在判决时考虑到廖某的行为社会危害性较轻,只是纯粹从一个父亲辈的角色中帮助其逃跑,其主观上也并不知道其侄子已构成致人死亡的后果,因此,判处廖某有期徒刑两年,缓刑两年。而其侄子因故意杀人致人死亡,且有持枪的严重情节,被判处死刑。判决后,廖某服判没有上诉,并且非常感谢律师在法庭上的辩护为其减轻处罚而作出的努力。        【简要点评】在刑事诉讼中,辩护律师的主要职责是向司法机关提供当事人无罪、罪轻、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材料和意见。窝藏杀人犯罪行严重,一般情况下,判处的都是实刑,但在本案中,由于律师的拒理力争,又动之以情,最终使廖某适用缓刑,维护了当事人廖某的合法权益。(萍乡市法律援助中心特约专家点评:胡远宏)

    447
  • 43.点评2012-2013萍乡市法律援助十大精品案例2

                                                                               工伤落下后遗症  解除合同受限制                   承办单位:湘东区法律援助中心                  承 办 人:钟   武                【案由】:解除劳动关系纠纷        受援人刘某某于1981年到江西萍钢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用人单位)参加工作。2011年,因经常头痛无法正常上班,医院出具了病假条,但单位拒绝接受。2011年8月29日,用人单位以刘某某无故缺勤为由,解除与刘某某的劳动合同。刘某某多次向用人单位申请恢复劳动关系,均无结果。刘某某遂向湘东区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       承办人详细了解案情并办理委托手续后,代刘某某向萍乡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在仲裁委开庭审理时,承办人发表代理意见认为,用人单位《关于解除刘某某劳动合同的决定》无事实法律依据,程序违法,应予撤销:        一是用人单位所作出的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无事实和法律依据。有证据证明:刘某某于2005年元月18日在上晚班时,因发现有小偷正在盗窃公司财产上前阻止被小偷打伤,造成脑震荡。当时经用人单位批报,被萍乡市劳动局认定为工伤,并颁发了工伤证明。2009年,刘某某因头部外伤引起的后遗症愈发严重,经常头痛,2011年以来无法正常上班。多次到医院就诊,并被确诊为脑外伤后遗症。医院出具了病假条,建议休养。但用人单位却因此要解除与刘某某的劳动关系。根据《劳动法》第二十九条以及《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之规定,对于工伤职工,用人单位解除双方劳动合同的权利应受到限制。根据有关司法解释,因解除劳动合同而发生劳动争议的,应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而用人单位却并未提供任何证据证明自己的主张。       二是用人单位不仅没有说明刘某某违反了用人单位那些文件规定,并且这些文件也未经民主程序公示告知,甚至连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也不留一份给刘某,刘某某根本不知享有什么权利和应承担什么样的义务。        三是用人单位所作出的决定未征求工会意见,在程序上是违法的。        经过承办人的不懈努力,萍乡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裁决:撤销用人单位《关于解除刘某某劳动合同的决定》;用人单位补发受援人住院治疗期间伙食补助费1440元和病假工资3298元。用人单位不服,向法院提起诉讼,但法院维持了萍乡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裁决。      【简要点评】法律援助人员抓住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违法性,以受援人刘某某患病与原先所受工伤存在直接关联为突破点进行举证辩论,进而指出用人单位依据的所谓公司有关文件并未公示、所作出的决定未征求工会意见等程序上的违法,无论从实体上,还是从程序上都使受援人立于不败之地。(萍乡市法律援助中心特约专家点评:胡远宏)  

    439